首页 > 关注 > > > 正文
全球快播:全省航空航天企业超400家,江苏航空航天产业腾飞再添“有力翅膀”!
发布时间:2023-06-09 20:51:50   来源: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6月8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航空航天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暨南航国际创新港推进会在南京举行。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产业化项目落地南航国际创新港,为江苏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再添“有力的翅膀”。

全省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推动航空航天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对加快实现航空航天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资料图)

今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中航机载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在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高温合金、高性能碳纤维、基础零部件、空天动力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目前,全省现有航空航天企业400余家,拥有中航动力、航天晨光等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无锡派克新材料、江苏图南合金等企业成功上市,2022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规模约1100亿元,已形成从材料、关键部件到系统,再到整机以及精密制造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并在南京、无锡、苏州、镇江、泰州等地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优势产品加速进入国际巨头和国产大飞机供应链体系。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技术突破的生力军。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企业根据重大需求‘出题’,高校进行‘答题’,真正让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说,其实很多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都涵盖重大科学问题,通过这些重大工程提炼重大科学问题,高校和企业开展协同攻关。

企业“出题”,校企“联合答题”

发挥企业“出题者”“答题者”和“阅卷人”作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加快推动“四链融合”,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单忠德介绍,南航国际创新港刚刚签约一批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包括一些国家级创新机构在创新港“落地生根”,在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吸引企业加盟,赋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现场,江苏省应用力学中心、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3家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南航国际创新港;南航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合作的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合作的航天装备复合材料构件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筹)、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的空间增材制造联合实验室等4家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落地南航国际创新港;另外,产业基金合作项目、民用飞机虚拟维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等6项产业化项目落地南航国际创新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

“要把校企联合攻关的课题上升到行业的课题,提炼形成国家重大科学课题,解决当前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服务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单忠德告诉记者,科技创新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世界科技前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林德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忠东介绍,作为本次落地南航国际创新港的6项产业化项目之一,将与南航合作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受邀进入国家综合节能改造标准起草机构,参与制订半导体照明系统应用效果评级国家标准和5G智慧灯杆团体标准,聚焦“文旅夜游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两大市场,应用自有先进的、绿色的照明技术和产品,为城市道路、景观亮化、文旅夜游、城市新基建等领域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城市更新和“光经济”。

江苏航空航天“加速奔跑”向未来

如何让江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航空航天产业中的“领跑者”?单忠德谈到,以南航国际创新港为例,聚力构建以国家级创新机构、校地研究院、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等为支撑的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新生态新模式,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

航空航天“奔跑速度”,首先需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聚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引育中心,共建协同育人基地。单忠德介绍,通过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聘任企业导师,开设科教产教融合课程、企业课程等新型实践课程及公共实验课程,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的精准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他说,未来,创新港将汇聚不少于5名院士,16名国家级人才,2500名研发人员,3600名硕博士研究生,大力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未来创新港将建设2个以上国家级创新机构,20个以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以上校企联合实验室,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单忠德说,要聚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创业高地,共建协同创新基地。构建并完善南航国际创新港与地方、行业、企业多元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好引领行业技术变革、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更多国际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

走出开放的路子,让“货架”上的“货物”打开更广市场。单忠德建议,要坚持开放赋能发展,聚力打造高质量校地融合示范,共建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园、空天科技创新园、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园、产教融合创新园,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助力国家区域科技中心建设,“未来创新港将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孵化引进企业50家以上,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标准、软著等1000项以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文 刘莉/摄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